当前位置: 首页
>> 参政议政 >> 社情民意
 
美丽家园建设亟需补短板建议推广“社区农园”计划

信息来源:民建绍兴市委 作者: 日期:2019-01-21 浏览次数: 字号:[ ]

民建会员、杭州银行绍兴分行财务部总经理尹潞玫反映,近年来,我省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成就斐然,但在事关千家万户的居民小区绿化建设中尚存在不少问题,如老旧小区绿地被侵占,后期养护管理不到位沦为荒草地或垃圾场等,而新建小区千篇一律,人工草皮、大型移植景观树缺乏特色等。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缺乏人力财力,少养护。现有的小区绿化运营模式下,主体责任人是物业或社区,如绍兴的小区绿化工作通常由物业和所在社区负责,小区业主是“观众”。出于成本考虑和受到自身绿化专业能力的限制疏于维护,小区景观品质下降成必然;另一方面是缺乏实用性规划,少温暖。小区的绿化景观一般实用性较差,一些居民为了发挥土地的实用价值,自行圈地种菜。如绍兴各小区都不允许私自种菜,但无法阻挡部分居民圈地种菜的兴趣,不仅影响小区环境整体美观,还时常引发邻里矛盾。因此,如何破解养护难题、紧密居民与绿化的联系,是常态化的绿色生态治理必须解决的问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内外推行的社区农园建设非常适宜治理当前的小区绿化问题。其优势有:

一是营造更丰富的自然生态。动员社会各方力量,立足本地气候、环境,因地制宜美化环境,既能打造地区特色,又能提升城市品质。如巴黎市的“新兴绿化”项目,计划在市区墙壁和屋顶建设100万平方米的植被,其中三分之一是蔬果种植园。一经推出受到市民极大支持,人们给房顶铺上草皮,在停车场种上蘑菇,在短短几个月内,老佛爷百货的墙上收获了400公斤草莓。

二是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通过组织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农园的设计、种植、管理、成果享受,由“旁观者”向“建设者”转变,提升了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如上海社会组织“四叶草堂”打造的第一个小型社区农园“百草园”,由1000多名居民自己组织、分配人力、物力和时间来维护,小区里40多名小朋友组建了志愿者队,轮流值日,进行日常维护,加强了社区居民之间的沟通,又给小朋友们提供了实践平台。

三是在一定程度上助力生活垃圾减量。生活垃圾中占很大部分的瓜果食物等有机残渣,是制作腐殖土的原料。而社区农园需要大量的有机肥,如果把这些垃圾用于堆肥浇灌,可以大大减少垃圾量。

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的发展经验,打造美丽家园,尹潞玫建议我省可因地制宜,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推行“社区农园”计划:

一、多方协商,合理规划布局。社区农园首先要解决公共用地的合规使用问题,建议在街道社区立项,经小区业主委员会同意,在居民共同参与下进行建设种植。根据试点情况,逐步将社区农园作为基本公共设施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加以推广。

二、专家指导,加强技术培训。良好的农园设计,离不开园林、农业、建筑学等知识。建议政府相关部门派出专业人员,采用与高校的农林院系合作,或与民间园艺、农艺等社团合作的方式,在景观设计、土壤培育、种植品类搭配、虫害防治等方面提供技术指导,负责将社区居民的设计需求变成可落地的方案,并开展定期培训。

三、共同参与,管理模式多样化。通过“政府引导、专家指导、居民主导”的共治模式,建设社区农园。初期可由街道提供资金支持,或者以认筹认建的方式解决种子、花苗、培土等硬件投入,在实际种植中邀请农技专家定期指导,后期则主要依靠所在社区居民的参与,承担巡视、养护、监管等工作。同时开辟沟通宣传平台,利用微信群、QQ群等网络平台,构建社区农园社群网络,实现跨居民区的联动和学习交流、成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