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组织建设 >> 民建简介
 
民建的政党性质

信息来源:绍兴民建 作者: 日期:2013-09-04 浏览次数: 字号:[ ]
      政党是由具有共同政治目标和政治理念的人们自愿组织起来从事政治活动的团体。中国民主建国会是主要由经济界人士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党。民建作为活跃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一个政党,伴随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进程,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逐步走向成熟,形成了自身的一些显著特点。这些特点,反映了民建作为一个政党的基本面貌和基本特征。

  第一节 鲜明的经济界特色

  在我国的政党体制中,除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以外,还有八个民主党派。各民主党派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和相应的社会基础,都有各自所联系的群体,这就形成了不同的界别特色。民建在长期的政党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与经济界密切联系的历史特点。这一鲜明的政党特色,成为民建区别于其他民主党派的明显标志,也是民建作为参政党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基本优势。

  一、经济界特色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

  我国的民主党派历来主要由一定代表性的人士组成。根据目前各民主党派的章程,民革主要是同原中国国民党有关系的人士、同民革有历史联系和社会联系的人士、同台湾各界有联系的人士和其他中上层人士,民盟主要是从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学技术和其他工作的知识分子,民进主要是从事教育文化出版以及科技等其他工作的知识分子,农工党主要是从事医药卫生以及科技、教育和其他工作的知识分子,致公党主要是归侨、侨眷中的中上层人士和其他有海外关系的代表性人士,九三学社主要是从事科学技术工作以及高等教育、医药卫生等方面的高、中级知识分子,台盟主要是由居住在中国大陆的台湾省人士组成。而民建主要是由经济界人士以及有关专家学者组成。民建形成密切联系经济界的特色,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早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后,面对国民党反动独裁统治和官僚资本掠夺蚕食的严酷现实,民族工商界的代表人物开始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感到靠实业救国的理想并不能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也不能为民族工商业拓展足够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他们开始酝酿成立一个既能在民主团结、和平建国中发挥作用,又能维护切身利益的政治组织。19451216日民建在重庆成立时,成员约半数是民族工商业者、金融界代表人物,约半数是与工商界有密切联系的文教界中上层知识分子和经济工作者。由此可见,民建从成立之初就奠定了界别特色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坚持贯彻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基本方针。各民主党派按照协商确定了各自工作范围和发展对象的重点分工,团结各自的成员和所联系的群众,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其中,民建的主要工作对象是工商业资本家和与工商界有联系的知识分子。1955年,民建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的章程规定,以工商业资本家和资本家代理人为吸收会员的主要对象,并适当吸收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国营企业的工作人员,公私合营企业、私营企业的高级职员和其他与工商界有联系的知识分子,保持了成立之初的基本面貌。

  1978年中共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国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新时期我国社会阶级状况的变化以及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恢复和发展,民建的发展对象适应时代的变化,作了比较大的调整。主要是由原来的民族工商业者及其有联系的知识分子,逐步扩展为大中企业的经理、厂长和中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经济教学、研究人员,有关专家学者以及财经部门的中高级人员,并适当发展从事非公有制经济的人士。在1988年民建五大通过的章程中正式规定,中国民主建国会主要由经济界人士以及有关专家学者组成。这样,经过40多年的发展,民建的主体由成立之初的工商界拓展到经济界。民建形成密切联系经济界的特色,既反映了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变化,反映了我国多党合作事业的重大发展,也反映了民建自身的不断进步和生命力。

  二、经济界特色是发挥政党作用的优势所在

  我国的民主党派由于各自不同的形成历史,在组织构成上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色。新中国成立以后,经各民主党派协商一致,确立了各自组织的发展对象和各自工作范围的重点分工。民建经过长期的实践发展,形成了与经济界密切联系的特色。这一显著特色也成为民建在我国政治和社会生活中能够发挥独特作用的基本优势。

  密切联系经济界的特色,有利于深入了解我国经济领域的重大问题,及时反映经济界人士的意见和要求。我国的民主党派参与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发挥参政党的作用,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任何一个党派,由于自身的历史特点和组织结构上的差异,都难以涉及所有领域。因此,各民主党派在组织发展上形成适当的分工,在参政议政工作中以符合自身特色和优势的领域为主,就能够比较深入地反映成员和所联系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同时,发挥参政党作用,不仅需要成员个人的积极性,更需要组织起来,发挥整体功能。由于界别的同一性,对于所关注的问题,对问题研究的程度,提出的意见建议,大家容易取得共识,便于组织起来深入调查研究,进行集体攻关,通过集思广益,使成员中分散、个别的意见得到系统、综合的表达,提高意见和建议的质量。

  密切联系经济界的特色,适应了努力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和任务的要求,为民建履行职能,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新时期我们国家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民建成员的根本利益所在。实践证明,民建作为密切联系经济界的参政党,能够充分利用和发挥自身的特色,在坚持、围绕这个中心努力奋斗的过程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发挥应有的作用,体现自身的价值。因此,联系经济界的特色,是民建的基本优势,应当很好地保持和发扬。

  三、在新世纪努力弘扬经济界的特色和优势

  随着人类历史进入新的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民建作为密切联系经济界的参政党,肩负着重要的历史责任。要动员全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功立业,首先必须提高自身建设的水平。其中,如何弘扬民建联系经济界的特色和优势,就是全会所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应当看到,随着改革和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以及社会阶层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近十多年来,由于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的社会阶层。所有这些,都丰富和拓展了民建原有的联系基础。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批原来属于科技界、教育界、医卫界、文化界等其他界别的人士,有的下海创办企业,有的进入政府和社会团体从事经济管理,也成为民建应当联系和发展的范围。

  目前,民建联系的经济界人士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企业界人士,因为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没有千千万万个在市场上活动的企业,就没有市场经济,因而企业界人士是经济界最主要的部分。二是与经济界联系的各类专家学者,还有一些在政府和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适应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民建注意研究和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代表性人士的工作,按照保持和弘扬密切联系经济界特色的要求,注意改善会员结构,提高会的整体素质,近年来发展了一大批优秀企业家和专家学者加入民建。目前,全会经济界会员占到会员总数的76.5%,民建的界别特色和优势得到进一步加强。

  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保持联系经济界的特色和优势,民建八大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建设以企业经营管理者和相关专家学者为主体的基本队伍,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民建的基本形象和特色。在加强基本队伍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做好经济界代表人士的发展工作,注意发现、培养企业经营管理的优秀人才和高层次的专家学者入会。二是进一步改善领导集体成员结构。领导集体结构必须与会员总体结构相适应才能真正有代表性。由于历史的原因,现有的领导集体与会员结构不能完全吻合,特别是企业界代表人士比例偏低。因此,要注重发现和选拔这方面人才,做好培养工作。三是要充分发挥各级组织的作用,组织成员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积极开展建言献策活动,发挥他们的作用,及时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增强他们对会的向心力,使会的基本队伍在参政议政实践中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实践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保持和弘扬同经济界密切联系的特色和优势,是民建不断获得进步和发展的活力所在,也是民建在我国多党合作格局中,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独特作用的基本保证。

  第二节 突出的政治联盟特点

  我国的民主党派都是具有政治联盟性质的政党。这是我国的民主党派区别于中国共产党的一个显著特点。民建在成立之初,就不是一个单一阶级的政党,现阶段也不是由单一社会阶层组成的政党。这种政治联盟特点,决定了民建具有在一致性基础上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一、成立初期的阶级联盟

  民建在成立初期,主要成员是民族工商业者及其有联系的知识分子,主要反映和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利益。但民建不是单一阶级的政党,而是具有阶级联盟性质的一个党派。之所以如此,是由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我们知道,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对中国社会经济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另一方面又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压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并培植了为其服务的买办资产阶级,又使中国的封建地主阶级变成他们统治中国的基础,中国逐渐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我国社会的基本阶级关系。其中,少数买办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中国的支柱;伴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工人阶级,是一个具有彻底革命性的阶级,但人数不多,产业工人不到300万;在这两大根本对立的阶级之外,社会上还存在着为数众多的农民,以及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等中间阶级。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伴随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产生的一个阶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民族资产阶级既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巨大压力,又受到国内封建势力的严重摧残。同时,由于其自身经济力量的脆弱,它又与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其经济地位相联系,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具有两面性,它一方面具有反帝爱国、反封建的要求,具有革命性;另一方面又缺乏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具有妥协性。特别是在国共两党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中,处于两党之间的民族资产阶级,其发展中间势力的空间十分有限,不可能产生强大的具有中间性质的政党,只能组成联盟性质的政党。城市小资产阶级是人口仅次于农民的一个广大的人群,包括了许多阶层,构成了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整个阶梯。城市小资产阶级受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有很强的革命性,同时也有较大的散漫性,又经常处于资产阶级的影响之下,因此,不可能成立独立的政治力量。

  正如周恩来在回答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否应该有一个单一阶级的政党时所指出:“这不是应该不应该的问题,而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很难产生。旧中国外有帝国主义的侵略,内有封建主义的压迫,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动摇性这个‘肺病’是先天不足遗传下来的,一开始就没有力量,没有形成强大的政党。”各民主党派内部从来都不是也不可能是“清一色”的,而是存在着进步、中间、落后的政治分野。但是,“各民主党派不论名称叫什么,仍然是政党,都有一定的代表性。但不能用英、美政党的标准来衡量他们。他们是从中国的土壤中生产出来的。”“在阶级关系上,有阶级联盟的性质”。

  从民建成立初期成员的实际构成上看,不仅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有联系的知识分子,还包括其他爱国民主人士和少数共产党员,形成了一个具有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

  新中国成立前后,民建保持和延续了这种阶级联盟的特点,作为民族工商界的政治代表,响应中共“五一口号”,参与制定《共同纲领》,参加国家事务的管理,团结带动成员和所联系的群众积极投入国家建设,特别在国家实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过程中,民建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到1956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国内社会阶级状况发生的变化,主要是原来的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经不复存在,小资产阶级也经受了改造,他们都已成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因此,民建的阶级联盟特点逐步向政治联盟转变。

  二、由阶级联盟转变为政治联盟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在深刻分析中国社会阶级状况根本变化的基础上,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时期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和性质。他在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的开幕词中指出,我国的资本家阶级原来占有的生产资料早已转移到国家手中,定息也已停止十三年之久。他们中有劳动能力的绝大多数人已经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社会中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我国的各民主党派已经成为各自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邓小平的这次讲话,标志着我国各民主党派由原来的阶级联盟转变为政治联盟。1983年召开的民建四大把政治联盟的特点正式写入章程。

  遵循民建政治联盟的特点,民建在组织发展中坚持了进步性与广泛性的统一,坚持在一致性基础上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在现阶段民建成员中,既有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又有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既以经济界人士为基础,又适当发展了其他方面的代表性人士;既有企业界人士,又有学术界人士和在政府、司法机关等部门的工作人员;既有在公有制经济从事经营管理的人员,也有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从而形成了以经济界为主体的不同社会阶层的政治联盟。

  三、巩固和发展新世纪的政治联盟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民建的组织状况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民建的政治联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一是成员数量有较大幅度增加。会员总数1979年不足2万人,1989年发展到4万多人,目前会员总数已达9.4万多人。二是队伍的结构发生新的变化。改革开放以后入会的会员占80%以上,原工商业者及其有联系的知识分子所占比例逐年减小,成员队伍基本上是一代新人。三是群体构成也有新的发展。特别是新的社会阶层出现,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等占了一定比例。四是经过1997年和2002年的换届,完成了领导集体的新老交替,新一代代表性人士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

  与此同时,从巩固和发展民建政治联盟的特点出发,在队伍建设上也存在亟待提高的方面。一是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进一步提高成员的整体素质。二是加强基本队伍建设,适应我国社会阶层构成的新变化,保持和发扬民建的界别特色。三是需深入研究人才成长规律,加大后备骨干的培养力度。四是关注各个不同群体的利益,及时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

  因此,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会的纲领和新世纪多党合作的要求,坚持与经济界密切联系的特色,坚持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的原则,进一步调整会员结构,提高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领导集体的建设,加紧后备干部培养,增强基层组织的活力,为更好地实现民建的政治任务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譬如在组织发展工作上,要注意把握提高会员整体素质和保持会的特色两个重要环节,注重质量,注意数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界的范围和结构也在扩展变化,要适应新形势,拓宽联系和发展工作的视野。在注意发展经济界人士、巩固和扩大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与经济界有联系的专家学者为骨干的基本队伍的同时,还要做好吸收其他方面代表性人士入会的工作,进一步发展和巩固新世纪的政治联盟。

  第三节 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判断一个政党的性质,不仅要把握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内在特征,还要考察它的政治主张和政治实践。民建把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为新世纪的奋斗目标,体现了与中国共产党现阶段目标的一致性,奠定了与中共亲密合作、共创伟业的政治基础。

  一、爱国主义思想发展的必然选择

  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外受帝国主义侵略,无民族独立可言;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无民主自由可言。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两大基本矛盾。作为民建主要社会基础的民族工商业者及其相联系的知识分子,由于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与生俱来都有反帝、反封建的强烈要求,希望国家独立、民主和富强,给民族资本主义一个发展的空间。正因为如此,民建的产生是以爱国主义为思想基础,离开爱国主义也就不会有民建的创立和发展。正是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民建才团结和凝聚了一批爱国之士共同奋斗。

  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历经磨难的中国人民对和平与民主充满了渴望。此时的中国民族工商业者盼望国家走上和平统一、独立富强、民主自由的道路,希望在良好的环境中振兴民族工商业。但是,国民党反动政权逆历史潮流而动,坚持内战,实行独裁,使中华民族面临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抉择。民建虽然积极投入了和平民主运动,但严酷的现实使爱国民族工商界的美好愿望最终成为泡影。出于对国民党反动政权的极度失望,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民建对社会发展规律有了新的认识,对中国共产党及其主张由认同到靠拢,最终走向接受共产党的领导。1948年,民建响应中国共产党发表的关于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五一口号”,成为民建自身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开始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民建也随着形势的发展,使自己的政治路线从新民主主义转向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道路。特别是根据国家过渡时期总任务的要求,团结、教育民族工商业者认清社会发展规律,积极促进公私合营,顺利地渡过了社会主义改造这一关。当时形成的“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口号,成为民建成员和所联系的民族工商业者的坚定信念和行动纲领;也正是由于这样的思想基础,即使后来发生一系列“左”的运动、特别是“文化大革命”,许多成员受到了不公正待遇甚至打击迫害,但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始终初衷不改,没有动摇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在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下,民建由最初的民主主义逐步走向社会主义是爱国主义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实现强国富民理想的必由之路

  19世纪后半叶的中国,外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掠夺,内受封建主义的腐朽统治和盘剥,国家风雨飘摇,人民濒临绝境。许多志士仁人在苦难中多方寻求强国富民之路。民建的创始人如黄炎培主张教育救国,胡厥文等选择了实业救国的道路。他们虽然经过了坚持不懈的长期探索,但最终发现都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难以实现强国富民的理想。

  经历了理想的破灭和失败的痛苦以后,他们从中国共产党人身上看到了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找到了一条振兴中华之路,这就是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这个结论,是无数中华儿女前仆后继,付出了生命和鲜血的代价以后得出来的。针对社会上有人提出如果中国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人民是不是也能站起来,中国是不是也能翻身的疑问,邓小平曾经作过深刻的论述。他说,从我们国家的历史来看,国民党搞了二十几年,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不能成功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实行农村包围城市,把中国革命搞成功了。否则,中国现在还会是四分五裂,没有独立,也没有统一。建国以后,我国从旧中国接受下来的是一个烂摊子,工业几乎等于零,粮食也不够吃,通货恶性膨胀,经济十分混乱。我们解决吃饭问题,就业问题,稳定物价和财经统一问题,国民经济很快得到恢复,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经济建设,靠的就是社会主义。如果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混乱状态就不能结束,贫困落后的状态就不能改变。所以,我们必须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但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指出,什么叫社会主义,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不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所以社会主义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如果说我们建国以后有缺点,那就是对发展生产力有某种忽略。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在中国现在落后的状态下,走什么道路才能发展生产力,才能改善人民生活?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使中国百分之几的人富裕起来,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之九十几的人生活富裕的问题。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实行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就能够实现共同富裕,就不会两极分化。

  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实践雄辩地证明了邓小平的论断。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到20世纪末我国达到小康水平的目标如今已经基本实现。如果按资本主义的分配方法,绝大多数人还摆脱不了贫穷落后状态,按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就使全国人民普遍过上了小康生活。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道理。

  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富中国。进入新的世纪,中国共产党又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构建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这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因此,民建坚持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为自己的政治目标,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基础上,作出的必然选择。

  三、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功立业

  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期间,我们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实现这样一伟大的目标,不仅有赖于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也需要包括民主党派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民建作为密切联系经济界的政党,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全会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共同谱写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会要坚持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同中共十六大精神、宪法和政协章程的学习贯彻结合起来,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动实践结合起来,同更好地履行参政党职能结合起来,深刻理解和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多党合作的基本要求,巩固和发展多党合作的思想基础。要把发展作为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本会的特色和优势,把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作为主要任务和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课题,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要坚持加强参政党的自身建设,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全会特别是各级领导集体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加强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努力建设适应新世纪要求的参政党。要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奋发进取,扎实工作,在与中共亲密合作、共创伟业的过程中作出新的贡献。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